近年来,商业银行万亿俱乐部呈现出加速扩容的趋势,后备军团也阵容强大。具体情况如下: 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已有34家万亿级商业银行,包括六大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以及12家城商行、4家农商行。- 2023年,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先后突破万亿大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成都农商银行、天津银行、重庆银行资产规模已分别突破9500亿元、9400亿元、9300亿元,哈尔滨银行则保持在9100亿元以上,这4家银行距离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7000亿级、8000亿级银行各有6家和3家,如广州银行、吉林银行资产总额约分别为8919亿元、8012亿元;深圳农商银行去年末总资产接近8170亿元。 后备军团情况现有银行冲刺:除了上述接近万亿规模的银行外,还有众多银行在积极向万亿规模迈进。例如,吉林银行已连续四年攀登千亿级台阶,曾提出2026年至2028年“五个一”宏伟目标,其中包括“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苏州银行在2023年董事长上任后明确要求全力赶超对标同业,向万亿规模城商行迈进。合并重组后的目标:多家近年完成合并重组的省级商业银行在开业初期即明确万亿规模目标。如2020年11月设立的四川银行,首任董事长表示力争5年内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10年内突破1万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超过4500亿元。2022年2月获批筹建的内蒙古农商银行,预计到2027年末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 冲刺万亿规模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区域经济是银行经营和扩张的基础条件,地方银行冲刺万亿规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中小银行规模扩张通常和地方GDP增长、基础设施投资等目标绑定。当地需要银行成为金融名片,以吸引更多金融人才和资源,反哺地方产业升级。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万亿规模是实力的硬指标,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多的业务资质、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银行若停滞不前,很可能会被边缘化。不过,也有部分银行开始淡化规模考量,如浙商银行拟任行长表示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而是坚持长期主义,注重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抓客群、抓风险管理、抓数字化转型等基本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