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IPO受理迎来年内小高峰,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新受理150家拟IPO企业,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受理新高,其中北交所成为受理主力军。同时,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包容性增强,未盈利企业也在加速拥抱资本市场。具体情况如下:IPO受理小高峰情况: 整体数据: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较去年同期29家的数量增幅明显。6月IPO受理数量占上半年总量超85%。6月30日一天,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就新增41家IPO受理,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受理了32家、5家和4家。 原因分析:一方面,根据规则,申报IPO的财务报告有效期是6个月,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项目,需在6月30日前完成申报,所以一些企业会赶在截止时间前递交材料。另一方面,注册制下包容性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政策引导下,符合板块定位和上市标准的企业申报更加积极。此外,去年年初曾出现的IPO“撤单潮”今年明显“降温”,真正有实力、质量过关的企业上市信心增强。未盈利企业拥抱资本市场情况: 政策支持:6月18日,科创板迎来“1+6”政策措施,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等。创业板也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受理情况:6月以来,已有4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包括冲刺创业板的大普微,以及拟在科创板上市的视涯科技、兆芯集成、上海超硅,这四家企业均属于半导体行业。其中,大普微是创业板首单未盈利企业IPO。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正在排队的未盈利企业共14家,企业拟冲刺板块大多数为科创板。 影响意义:未盈利企业加速拥抱IPO,将大大改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信心和预期,修复一级市场投资生态中出现的断层,引导资金与人才向硬科技领域聚集。同时,对于未盈利的创业企业来说是强心针,让它们能更专注于科研攻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