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气会给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影响,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上心”。具体原因如下:血压波动明显:高温促使身体大量出汗,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心脏做功增加。同时,高温会使血管扩张,出汗会降低血容量,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而高温和低血容量又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造成心率上升、血管收缩,引起部分患者血压升高。此外,高湿会阻碍汗液蒸发,散热效率下降,加上气压偏低,氧气含量减少,心脏负荷增大,且湿度每增加10%,血压波动幅度将增加5—8mmHg,这种忽高忽低的血压波动极易导致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心脏负担加重:湿热天气下,空气中湿度显著增加,气压低,气温高,人体更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烦躁、心慌等不适,诱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这对于高血压患者原本就比较脆弱的心脏来说,负担会进一步加重。情绪和睡眠受影响:湿热天气容易让人感到烦躁不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促使血压升高。同时,炎热的夜晚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影响血压控制和整体健康,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脱水风险增加:高温下高血压患者出汗增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影响血液循环和血压调控,还可能使血液浓缩,增加血液黏稠度,进而使血压上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药物效果可能变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体温和水分状态的影响,在湿热天气下,高血压患者使用的药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类型,否则可能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