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红车”能持续圈粉 17 年,主要凭借以下几方面:便捷的服务体系 点位布局合理:2008 年推出时就围绕地铁站、公交站、小区、写字楼、商场等布局,方便通勤接驳。经过多年发展,主城区有四千多个服务点位,还与余杭区、萧山区等互联互通。2024 年起开展点位优化工作,2025 年计划优化约 100 处,新建 250 到 300 个,总体数量增长约 200 处,覆盖城区、郊区、景区。 租还车方式多样且便捷:从早期刷卡租车,到 2016 年推出扫码租车,还实现了无桩租还车(2022 年落地“电子围栏”),同时保留刷卡功能满足老人需求,还有延时还车、隔夜还车、外国人免押金租车等服务,方便不同人群使用。高性价比与公益性 收费低廉:1 小时内免费租用,1 小时以上每小时 1 元(不足 1 小时按 1 小时计),每日 5 元封顶,免费使用率达 98%,为市民游客省下大量出行成本,被称为“城市福利”。 公益定位不变:政府主导,坚持公益初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如服务点亭棚广告资源出让等)反哺公益服务,即便面对经营压力也不轻易涨价,还倒逼共享单车有序化发展。车辆与服务不断升级 车辆优化:从零部件升级(如涂防锈漆、换防盗鞍管等)到轮胎改进(采用升级版防刺轮胎),再到坐垫和脚踏板改良(坐垫柔软厚实、可调节,脚踏板加宽),让车越来越好骑。 运营服务提质:节假日在景区等点位安排工作人员引导管理;根据站点使用情况优化布局,加密租还频繁区域站点;提供车辆调配保障,如部分服务点特定时段有机动管理人员确保还车空位。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出亲子小红车等车型,满足不同人群骑行需求,如家庭带孩子出行的需求。城市文化与认同感:2008 年上线至今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和一道风景线,是城市服务系统的一部分,融入市民生活,承载着市民的情感和记忆,具有较高的城市认同感和文化价值。
|
|